胡同集 Hutong Episodes
__________
序
__________
很多剧本的开局都会下雨,我们的故事也一样。记得那是二零一二年的夏天,北京暴雨如注,全城到处积水成患。与周宁和朱迪的第一次会面是在他们新开的铃木食堂二号店,离南锣鼓巷不远的帽儿胡同里面。这原本是个破旧的三合院,食堂的主人们租下后自己动手装修。地面和门窗使用回收旧材料,搭配多年搜集的木质家具和工业古董灯,简单而温馨,与桌上“日式洋食”的浓香口味非常搭配。这里有胡同里餐厅难得的洁净,每个角落都是精心搭配的摆设。铜底菜单上的标志是只兔子,耳朵长长像勺柄,广煜设计的,这是我最初的印象。
仅仅一年前,铃木食堂在不远处的小菊儿胡同开了第一家店。三位老板中,周宁以前是设计师,朱迪学过音乐,也在画廊里工作过。他们的合伙人铃木先生,曾在日本研究中国语言文化。三个跨界的老板非常努力,铃木餐厅很快深受文艺青年们喜爱,经常一座难求。低调的门脸和等位的长队,成为所在胡同的日常景观。
因为从小在内城长大,周宁和朱迪喜欢在胡同里做事情。老北京的低矮平房适合喜爱地气的住家,但并不利于需要凝聚人流的经营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,房屋质量要靠运气,邻里翻脸如反掌,还有阴晴难料的规划管理,可以轻而易举让踌躇满志的理想变成一场梦魇。在北京旧城改造的风潮热议背后,食堂安静而顽强的成长。小菊儿店开业三年之后,又一家新店出现在北新桥簋街旁的胡同里,余留地团队也由此开始承担空间改造的设计和实施。
如果说前两家店中,周宁和朱迪已经为品牌创造了一种自我,那我们的任务就是去丰富它的个性。设计并不是建筑师的独角戏,而是团队紧密配合的结晶。每一个细节都包含挑战,灵感,争论和选择,夜以继日。在旧城杂乱无序的环境中,经由土木砖瓦营造的默契,支撑彼此克服困难,坚持前进。位于前门杨梅竹斜街的四号店于二零一五年完成,美术馆后的宽街五号店在二零一六年初开张。食堂的主人们也没有忘记初心与本行。每一年,铃木都有新的改变和进步,渐渐从只有餐厅,然后增加商店,再到定期举办艺术与设计展览的文化空间。
对于主人来说,铃木食堂是一个梦想。对于客人来说,铃木食堂是一种生活。对于胡同的邻居来说,铃木食堂是个人来人往的舞台。而对于余留地来说,铃木食堂是五年中不间断的返场。
图片:网络来源
图片:网络来源
工地记录:赖智薇
< 设计 / DESIGN >
有关 余留地 / designRESERVE 的设计实践